合肥,在省会城市里一直特别低调,连合肥人也曾调侃:咱是全国最大县城。而现在,合肥早不是“吴下阿蒙”啦!别不信,合肥成为继上海之后,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“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”。注意了,这可是全国第二个,270个地市级城市,34个省会城市里,除去上海,没人敢和合肥肩并肩了都!  凭什么是合肥?  合肥再不是籍籍无名的小角色了,它目前的定位可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,号称“大湖名城,科创高地”,长三角要说科学城,除去上海,那就是合肥。别不服,先拽几个名词叫你听听,“人造小太阳”,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,同步辐射装置……  晕了吧?嘿嘿,想了解的往下看^_^  再上一组数据:  合肥,拥有近1000个各类研发机构,聚集了两院院士82人,院士工作站25家,国家“千人计划专家”195人,各类人才总数130多万人;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56户,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到GDP的22.2%。  晕了没?好,下面让东哥给各位看官条分缕析。  三个大科学装置集聚上万名科学家,合肥籍“人造小太阳”,将叫人类拥有取之不尽的清洗能源  “人造小太阳”是什么?对你说,可不是冬天取暖的家用“电热器”,它可是国际首个、国内唯一的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,是国家热核聚变实验堆(学名ITER)稳态物理非常重要的前期实验平台,专家指出,借用托卡马克装置,第一是要建成等离子体实验堆,第二是要建成工程示范堆,最后研究建成聚变能电站。届时,人类将真的拥有“人造小太阳”,享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洗新能源。  还有同步辐射装置,是国内唯一以真空紫外和软X射线为主的同步辐射光源;稳态强磁场装置是国内唯1、指标参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强磁场实验装置。加上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,光凭这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三个大科学装置,合肥就能勇夺榜眼,成为全国除北京以外大科学装置最密集的区域。(北京有五个,包含大家熟悉的正负离子对撞机。)
合肥悄悄在造惊世“小太阳”力夺科学城“榜眼”  
图为坐落于中科大内的同步辐射装置。(中科大供图)
  这三大装置在技术上具备共性,在支撑的学科方向上相互关联,满足综合交叉科学研究进步需要。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技大学依托现有装置群,在无机低维半导体、量子功能材料、核聚变等研究范围居世界领先水平,并持续刷新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时间、稳态磁场强度等多个世界纪录。  栽下梧桐引来凤凰。合肥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放话,“将来的一个大科学装置,可以集聚成千上万的科学家拓展研究。”有没震撼到?21世纪最缺的是人才,以后都扎堆儿合肥啦!特别是科研人才。注意看东哥刚刚罗列的数据,合肥已然拥有两院院士82人,院士工作站25家,国家“千人计划专家”195人,各类人才总数130多万人。据合肥发改委有关负责人靠谱消息,合肥还将在“大科学装置”的建设上发力,加快提高原始革新能力和城市核心竞争优势!这意味着,将来的人才还会继续扎堆儿。  科教水平杠杠滴,科技成就一箩筐,光是中国科技大,习大大五年去了三回  论科教水平,合肥真没的说,中国科技大学听说过吧?那可是习大大五年来了三次的地方!科研实力了不能!重点还不仅仅是中科大一枝独秀,合肥能使的杀手锏多了去了,还记得刚刚的数据不?合肥可是拥有近1000个各类研发机构!随意拎出一个,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所,被叫做“整个军工电子行业的骨干力量,国家队。”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,中国主要的核聚变研究基地之一,是世界实验室在国内设立的核聚变研究中心,也是中国科学院要紧的科技革新基地。  不再一一举例,1000个呢,那得有多厉害?……  你又要问了,1000个以外,还有什么牛掰的?东哥对你说,需要有!合肥这几年建设并运行了中科大先研院、合工大智能院、中科院合肥技术革新工程院等10所新型研发和协同革新平台。这玩意儿有什么用?
合肥悄悄在造惊世“小太阳”力夺科学城“榜眼”
图为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外景。(中科大供图)
  “以往,因为实验预期与实践成效有落差,致使成就多、产业少,转化能力不强。”合工大智能院副院长张晓安说,“目前,有了这类平台牵线搭桥,组织研发团队跟进攻关,研究成就就妥妥地分裂转变为产业”!据专业人士介绍,安徽努力健全体制机制,打通科研成就产业化梗阻,建成并运行的中科大先研院等10个新型研发与协同革新平台,构建了涵盖“源头革新—技术开发—成就转化—新兴产业”等环节的全链条式产业革新体系,科研成就得以与市场对接,科教资源优势得以激起。  你又要说了,吹牛吧,有那样多成就叫你转化吗?东哥忍不住科普:合肥的科技革新成就,真真是一箩筐!!随意举例就能惊你一跟头,去年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“墨子号”发射升空,将在世界上初次达成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,这将是跨度最大、史上最安全的通信互联网。还有正在建设的量子保密通信“京沪干线”项目完成后,将连接中科院量子科学卫星,形成国际首个星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互联网,星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、空间探测实验室等互联网平台和实验室,具备与将来网络、量子通信网、天地一体化信息互联网、空间探测网连接融合的技术和地域优势。  了解国家科技奖自然科学一等奖有多难拿吗?合肥就有两个:多光子纠缠及干预度量、铁基高温超导体研究。还有大方环境光学、单分子测试等,都获得了有国际影响力的成就。  高技术产业集聚,人才扎堆儿,规范优化,合肥的将来不是梦  再温习一下上面的数据,合肥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56户,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到GDP的22.2%。什么定义?说白了,合肥GDP的增幅,相当健康,不是靠传统的产业,而是高新技术产业,策略性新兴产业。而这背后,反映了合肥杠杠的科技实力:新型显示、机器人列入了国家地区集聚进步试点,新能源汽车、太阳能光伏、公共安全等产业维持国内领先水平,量子通信、智能语音、高档装备、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公共安全、军民融合等产业进步潜力巨大。  除此之外,还有创业进步环境的优越,合肥是全国唯一的科技革新型试点市,国家革新型城市,世界科技城市网盟会员城市,又在积极创建联合国全球可持续革新示范城市、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。不止于此,合肥塑造人才高地,以国际化的视线打造健全引人、育人和用人机制。推行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引进计划,引进200个左右高层次人才团队;推行领军人才引进“百人计划”,引进200名左右能突破重点技术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革新创业领军人才;推行庐州产业革新团队培养计划,围绕高新技术企业重点项目,分期培育200个左右产业革新团队。
合肥悄悄在造惊世“小太阳”力夺科学城“榜眼”
图为中科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先导专项首席科学家潘建伟(中)在实验室工作中。(中科大供图)
  人引进去了,革新人才评价机制,加快落实和推进职称规范、职业资格规范也在改革,出色人才表彰和奖励力度更在加强。优化人才生活保障、人才配套服务、专项服务规范等工作机制,合肥也在打造有益于高层次人才革新创业的好环境。  上面的都是官话?来个直白的,去年年底,合肥专门颁布合肥人才公寓建设用管理方法,特定建设标准、销价格格、租金标准,面向符合条件的各类人才提供住房。看看,这可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。再加上各类利好的人才政策优势,可以想见,将来合肥发展趋势只能更猛。  目前,了解合肥为什么成为全国第二个“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”了吧,这里虽环拥巢湖,景色别致,但不看颜值看风韵,科技实力杠杠的!而现在,乘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的东风,当“科技航母”在合肥扬帆起航时,将来的合肥,将会有什么样的巨变?  一个大科学装置可以集聚上万名科学家,一个革新平台会吸引海量革新创业人士到来,科技成就转化将带动一批新兴产业的成长。可以预测,如此的“连锁反应”将会给合肥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,让城市能级呈几何级提高。目前想想,那又或有多厉害?……(人民日报中央厨房·大江东工作室出品)
来源: 人民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