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,美国有不少富翁年龄都低于40岁,其事业的起点并不高,其致富方法可大致归为三类。
吃苦耐劳型
虽然也有一些百万富翁的成功的道路充满传奇色彩,但更多的还是靠勤劳的双手和多年的苦干。
比利·斯达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
1993年,23岁的比利出于对冬天运动的热爱开了一个不足20平方米的滑雪板小店,此后,比利和老婆一道将经营范围从滑雪设施一步步扩展到少女时装、运动器材。哪个知“9·11”给他们带来了沉重打击,公司连续三年亏损,险些破产。他们历尽艰辛重振旗鼓,去年终于迎来了600万USD的盈利。

为等待机会,老练的企业家都需要卧薪尝胆,白手起家的青年更不例外。
亚美·凯兹和德纳·斯拉维特在纽约的各种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,一直在探寻适合的商业机会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Microsoft公司向他们订购一批礼品包装袋,这使他们瞄准了跨国公司礼品市场。在每个跨国公司之间周旋多年后,2004年他们与法国专营包装的行业大王达成合作协议,这次机会使他们去年的销售额达到了900万USD。
另辟蹊径型
有人喜欢埋头苦干,有人却喜欢探寻其他人不曾注意的市场盲点。但可以另辟蹊径干成一番事业,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得克萨斯州36岁的维耐·巴阿特的赚钱思路非常独一无二。美国各行业的角逐都非常残酷,让维耐非常不适应,为躲避角逐,他把注意力转向了那些非营利组织:专为不善经营的非营利组织提供管理服务,帮助他们改变与商业顾客的关系。
现在,他的公司为几千家非营利组织服务,仅去年就取得了2000万USD的丰厚收益。
利人利己型
有的人创业之初就立志要建功立业,但有的人的成功却只不过“无心插柳”。
1983年,年幼的约瑟夫·萨姆皮维夫患上了糖尿病,不可以吃含糖过多的冰淇淋。为知道馋,他为自己做了个不含糖的冰淇淋。
15岁时,他已经研制出好几种不含糖的甜点。
在美国,胖人不少,这种低糖食品很受青睐,约瑟夫尝试着把自己研制的甜点拿去卖,获得了巨大成功。现在这位34岁的企业家已开发了40多种无糖食品,畅销全美,仅去年的销售额已超越1亿USD。
说起利人利己,33岁的安德鲁·福克斯做得也不差。福克斯年轻时最热衷的就是出入纽约高端会所,为省钱,他挖空心思去蹭票。直到有一天他忽然问自己:为何不直接与会所老板协商,给那些沉迷过夜生活又想省钱的买家打折待遇呢?没想到这一简单的主意给他带来了巨额财富。
目前,大家通过他的网站不仅能够享遭到美国各大会所的打折服务,还能找到各地的旅游信息。网站去年的营业额已达到2200万USD。
来源:每天经济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