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天坐35W车上下班,车站总有一个卖报纸的老汉。老汉穿着整洁,看起来精神矍烁。看着天天的买卖都很好。
有一天下班时间不算晚,买了他一份杂志,便和他闲聊了起来。
老师傅,买卖很好吧!
嗯,还可以,过得去吧!
看你成天忙忙碌碌的,收获肯定很好吧!
呵呵,还很好吧!反正养老婆和供孩子念书基本没问题了!女孩,别看我普通,我家女儿可是在南大念书哩!学费贵着哩!
哟,老师傅,你真行啊!普通人可没你这么大能耐呢!
呵呵,女孩你可真会说话。不过你倒没说错,我吧,不动不摇,一个月4000块是没问题的!
老汉打开了话匣子,和我聊了起来。
两年前,老汉在工厂下岗了。下岗薪资就那样少,生活的重压,使得老汉开始计划卖报赚钱。(拟定工作目的)。几经挑选,发现35W车总店人流量大,车次多,于是选定在35W车总站卖报 (经初步行情分析,选择终端销售点)。
但,经过几天蹲点发现,车站固定的卖报人已经有了两个。(推广环境论证)。其中一个卖了非常长的时间了,另一个好象是车站一位驾驶员的熟人。 (对角逐对手进行初步剖析)。假如不做任何筹备就直接进场卖报,必然会让人家赶出来的。于是老汉计划从车站的管理职员下手 (拟定公关方案)。开始,老汉天天给几位管理职员每个人送份报纸,最初人家跟他不熟,不要他的报纸。他就说这是在附近卖报多余的,车站管理员更不是什么大官,一来二去也就熟了。老汉这个时候就开始大倒苦水,说目前下岗了,在附近卖报销售量也不好,一天卖不了几份,而立刻女儿就要参加高考考试了,高昂的学费实在是无力负担,女儿学习成绩那样好,假如让她不读了真的对不起她了 (与公关对象接触,并博取同情)。人心都是肉做的,车站管理员就热心帮他出主意:那你就要大家车站来卖报嘛。大家这边买卖蛮好的,他们天天都能卖几百份呢。
大功告成了!有了车站管理员的许可,老汉光明正大的进场了。当然,老汉不会忘记天天孝顺管理员每个人一份报纸(公共关系维护)。
可是,这场是进了,可一共三个卖报人,卖的可是同样的报纸。老汉冥思苦想一番(进行营销推广方案剖析),有了!另两个卖报的都是各有一个小摊点,在车站的一左一右。老汉决定,不摆摊,带报纸到等车的人群中和进车厢里卖。(差异化推广,途径革新,变门店销售为直销)。卖一段时间下来,老汉还汇总了一些门道:等车的人中一般中年轻人男的喜欢买报纸、上车的人中一般有座位的人喜欢买报纸并喜欢一边吃早点一边看 (买家剖析)、有重大新闻时报纸卖的特别多 (销售数据剖析)。
于是,老汉又有了新创意。天天叫卖报纸时,不再叫唤:快报、晨报、金陵晚报,三毛一份,五毛两份。而是换了叫法,依据新闻来叫。什么伏明霞嫁给53岁的梁锦松啦、汤山投毒案告破啦、一个女检查长的堕落啦、非典疫情新进展,病毒研究有重大突破啦什么的 (对商品进行剖析,挖掘USP独特的销售倡导)。果然,这一招十分见效!原先很多没计划买的人都纷纷买报纸。几天下来,老汉发现,天天卖的报纸居然比平常多了一半!
同时,老汉还凭着和车站管理员的好关系,让同样下岗的老婆在车站摆了个小摊,卖豆浆。旁边卖早点的摊点已经有十来个了,带卖豆浆的也有4、5家。而老汉不同,老汉只卖豆浆,而且老汉的豆浆是用封口机封装的那种,拿在手上不会洒出去。比人家多花了500多块买的一台封口机,豆浆价格比其他人贵一毛钱。由于座车吃早点的人一般没法拿饮料,由于怕洒。有了这个封口豆浆,这个问题就解决了。(针对目的买家的潜在需要,开发边缘商品)。结果,老汉老婆的豆浆摊买卖出奇地好!
如此做了大约半年左右,车站的一家报摊因为买卖不太好就不卖了,于是老汉就接下这个地方支起了我们的报摊。但老汉又有不同:买了政府统一制作的报亭,气派又美观 。(有统一的VI,能够帮助提高形象)。老汉的经营品种也从单一的卖报纸进步到卖一些畅销杂志 (商品线延伸)。销售量更上一层楼了。老汉还会依据什么杂志好卖搞一些打折,譬如说买一本?读者?送一份?快报?什么的,由于杂志赚的比较多。(营销方案,用收益空间较大的商品做买赠营销,并选择受青睐的赠品)。老汉的女儿周末在肯德基打工,常常带回来一些折扣券,于是,这又成了老汉营销的独特武器!买报纸杂志一份,赠送肯德基折扣券一份。
同时,因为老汉这个报亭好的地点,和巨大的销售量,非常快就被可口可乐公司发现了,他们安排业务职员上门,在老汉的报亭里张帖了可口可乐的宣传画,安放了小冰箱,于是,老汉的报亭不只变得更漂亮更显眼,还能收一些宣传费,而且增加了卖饮料的收入 (开发新的盈利项目成功)
就如此一直做了两年,老汉的卖报买卖有声有色。每月的收入都高于4000元。目前,老汉又有了新的目的,就是附近的有线电厂小区。老汉计划在小区出口的小胡同里再经营一家新的报亭 (借助成型的管理和共享的资源,走连锁经营路线),把女儿以后读研的钱也挣到手!

伴随国内高收入人群的增多,他们对自己闲散资金的投资理财需要渐渐高涨,怎么样“让钱生钱”,成了最迫切的投资理财需要。记者最新获悉,沪上第一批“注册财务策划师”马上从交大结业,为国内新兴的投资理财需要阶层服务。
据统计,2003年末,上海居民的储蓄总额已突破3000亿元大关。靠吃利息等投资理财观念已大大过时,大家对投资理财提出了新需要,如进行整体财务规划,通过保险、基金、甚至投资等组合途径来达成财富增值,个人投资理财市场渐渐成了一块肥肉。
现在沪上包含荷兰银行在内,大大小小的中资、外资银行均陆续推出了“个人投资理财“服务项目。但因为进步基础薄弱,现在国内熟知保险、证券、银行等多范围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还很缺少,人才需要成了最迫切的。记者从上海交大奥杰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蒋春生处获悉,来学习的学员背景多样,但多集中在保险职员、银行职员等。学员因长期在一线接触顾客,所以尤为看好这个行业的进步前景。
来自香港的高级财务策划师郑建基告诉记者,5、6年前,香港像目前的国内一样没一个专业的财务策划师,但目前,以个人投资理财咨询服务为主营业务的私人财务咨询公司已有3000多家。他看到目前上海的个人投资理财市场和当初香港的状况很像,计划抓紧机会进入这个市场。